256 请老爷子赐教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第(1/3)页
赐酺盛宴,京中名厨名店云集,位次之争往往激烈。
通常而言,若无特旨,正对大内的黄金地段便由七十二正店分占,名气大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正店有酿酒权,缴税也多。
正因如此,吴铭才没有贪心地争夺C位,以免过早招致正店尤其是谢家的瞩目。
他本以为自己够低调了,却仍然引起了许多同行的关注。
第一个察觉此事的是李铁民。
作为东京川饭行会的翘楚,李家的川饭分茶自然也在受邀之列。
排办局胥吏登门相邀时,李铁民顺便问了句:“此番赐酺,共有几家川饭店受邀?”
“仅两家。”
“另一家是?”
话问出口,李铁民心下已隐隐有了答案。
“吴记川饭。”
果如他所料。
李铁民并未太过惊诧。
能否受邀赴此盛宴,首重门路,次看声名,铺面大小反在其次。
他早知吴掌柜交游广泛,同朝中文武俱有交情,必能占得一席。
但他万料不到,排办局竟将吴记置于七十二正店之侧!
这位置不知多少食肆名厨有意争取,莫说他家的川饭分茶不敢奢望,便是张行老的北食分茶,亦未必能争得。
如今却轻易给了吴记……
那胥吏轻描淡写道:“李行老有所不知,上头原意,本是将其置于宣德楼正对面。是吴掌柜推辞不就,这才换至偏僻处。”
李铁民大吃一惊!
上头青睐吴记便也罢了,旁人争破头也不可得的位置,在吴掌柜眼中却只是“偏僻处”,真真“人各有志”!
同样大吃一惊的还有刘保衡。
状元楼虽是正店末流,到底跻身正店之列,自也获邀共襄盛宴。
定下摊位后,他鬼使神差多问了一句:“麦秸巷那家吴记川饭可有受邀?”
得知非但有,且吴记的摊位紧邻状元楼,刘保衡霎时面色铁青。
岂有此理!
区区陋巷小店,何德何能与正店比肩!
刘保衡故作愤懑之色,实则是为了掩饰心中的焦虑。
吴掌柜的本事他再清楚不过了,两家的摊位毗邻,万一状元楼被对家比下去,正店的颜面何存?
当即唤来店里的铛头,沉声责令道:“此番赐酺,尔等须竭尽全力,绝不可被那姓吴的夺了风头!”
除却李、刘二人,京中凡是有意角逐“正店之下第一店”的食肆,皆已风闻:那紧邻七十二正店的佳位,竟已被一家名唤“吴记川饭”的无名小店夺得!免不了要遣人打问一番。
倘若宋代也有热搜榜,吴记川饭今日高低得上个同城热搜。
至于稳居最佳位置的内城正店,自不会关注寻常食肆的纷争。
尤其是坐拥三家正店的谢家,便连正对宣德楼的C位也懒于争抢,因为谢居安已经收到邀请,将作为庶民代表出席本次的赐酺宴。
须知此番赐酺,朝廷只宴请五百庶民,列席者无不是各行各业的翘楚,以及八十岁以上的长寿者。
庶民将于宣德楼下宴饮,官家和宰执重臣则在楼上观酺,此等殊荣,岂是街边设摊贩食所能比拟?
周日早上,三老驾到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询问赐酺宴的相关事宜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恶补,三老对赐酺已有一定的了解,基本意涵不消儿子(孙儿)解释,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吴记在本次赐酺中所扮演的角色。
“没啥角色,打个酱油而已,重在参与。”
吴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略告知。
得知孙子辞去C位不要,吴振华立刻竖起大拇指:“对了的!脚踏实地方为正道!”
又问:“那你打算做啥子菜嘞?还是卤菜哇?”
“卤菜得做,但不止卤菜,现在有了餐车,外出摆摊可以带上风炉,有了火源,就可以搞新花样了。爷爷,这事还得请您赐教。”
三老面面相觑,不明所以。
尽管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可教的,吴振华仍大手一挥道:“啥子赐教不赐教哦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!你有啥子不懂的,尽管问!”
吴铭笑道:“我想趁这几天,把糖画学会。”
糖画的成本低廉,制作简便,造型美观,用作庆典美食再合适不过了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