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6 请老爷子赐教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然,光有糖画还不够,吴铭还有另一手准备,把糖画学会了再说。

    吴振华二话不说,立刻回街对面的家里取来一应器具和一本“秘籍”。

    “这里头都是我以前倒糖饼儿积累的经验和方法,很详细,一看即会。倒糖饼儿本身不难,主要还是多练。你有啥子不懂的,尽管问我。”

    吴铭倒没急着翻看,先干正事,等夜市时再看也不迟。

    忙忙碌碌又一日,转眼日落西山。

    现如今,三个厨娘操持夜市已游刃有余,吴铭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。

    难得清闲,正好在灶房里练习糖画。

    见师父学做糖画,谢清欢大感意外:“竟还有师父不会做的菜?”

    吴铭正色道:“学海无涯,无论厨艺多高,都不可失了求知之心。”

    三个厨娘闻言不禁肃然起敬,心想无怪吴掌柜能以厨艺证道,灶王爷的格局,远非凡俗可比。

    吴铭翻开那本略有些泛黄的笔记本。

    老爷子的糖画是自学的,笔记本里记载的样式,论复杂和精美程度,当然不能和非遗传承人的独门绝技相比,也没有时下流行的立体糖画。

    有也无用,短时间不可能学会。

    在现代人看来,这些样式或许相对简单,考虑到他的食客是宋人,学会这本秘籍,足矣。

    吴铭燃起风炉,开始依葫芦画瓢。

    他本身是个厨子,虽说此前不曾做过糖画,但学过操作更精细的食品雕刻,不至于颠三倒四,手忙脚乱。

    他不打算全学,只学十二生肖。老爷子所言不虚,照着笔记里的方法把图案画出来不难,难的是品控。此事无捷径,唯有反复练习,熟能生巧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两日后,朝廷将于旬休赐酺之事已然传遍京师内外。

    在改年号的一系列活动中,唯有赐酺不限身份地位,庶民亦能参与其中,是难得一遇的美食盛会。

    届时,东京城里的各大食肆、诸位名厨,皆汇聚于内城的东西御街上设摊献艺,断不容错过!

    这正是苏轼用以劝诱弟弟的说辞。

    末了不忘补上一句:“听闻吴记川饭亦在受邀之列,按惯例,吴掌柜定会推陈出新。子由啊,你难道不想尝尝鲜?”

    “你听谁说的?你这几日都没出过门。”

    苏辙怀疑哥哥在“忽悠”自己。

    苏轼笑道:“放榜后,我结交了许多有识之士,足不出户亦可知天下事。”

    这是实话。

    大苏高居开封府试第二,不消他主动结交旁人,旁人自会登门拜会。

    这回苏辙并未过多纠结,因为老苏替他做了决断:“赐酺当日,我等同往!”

    苏洵多次进京,遇上天子赐酺却是头一回,正如大儿所言,此等盛会,无论吴记川饭是否在列,都不容错过!

    抱持同样想法的还有一众在京举子,以及落榜者欧阳发。

    至于赵宗实、赵仲针等宗亲,以及李玮、张尧佐等外戚,自然也不会缺席。

    比起赐酺宴,眼下另有一宴更令李玮上心——崔白已绘得一幅秋景图,按约定可换取吴掌柜的一席珍馐。

    是日,李玮约上郭若虚、崔白、郭旭和祁序,特意选在吴记即将打烊之时登门。

    李二郎刚把布招扯下来,见着来人,忙进厨房里通传。

    吴铭知其来意,心中暗喜。

    那日同李驸马定下以画换肴之约后,他便回去仔细查过崔白的生平。

    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

    多的就不说了,一言以蔽之:这位大佬不仅在本朝士大夫眼里是一位有着高洁情操、能变院体花鸟画之“格”的伟大艺术家,在我国的画史上同样享有崇高的地位。

    崔白最擅花鸟画,“虽以败荷凫雁得名,然于佛道鬼神,山林人兽,无不精绝。”

    他这一生作画甚丰,仅《宣和画谱》就载入241幅,绝大部分都已佚失,目前已知的传世之作仅有三幅,即便算上疑似的,也不过八幅,分别藏于故宫和台北故宫。

    民间或有珍藏,但亦无法辨明真伪。

    吴铭仔细读过两界门慢递的详细规则,关于哪些东西有望被选作慢递对象,第一条便是:必须是他人自愿赠予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物。

    赠画显然完美符合慢递的要求。

    前有二苏联名的墨宝和欧阳修亲题的匾额,如今又有崔白的画作……

    怎一个爽字了得!

    吴铭强抑上扬的唇角,含笑迎至店外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