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9 以厨会友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周端身为庖厨,更清楚其中差距。

    他本以为自己的厨艺已算得上集百家之长,吃罢这三道菜,方知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那份食单上的种种新奇菜品并非新瓶装旧酒,实有独到之处。

    周端颇受打击。

    他从厨半生,好不容易行至山巅,今日才发现自己爬的是座土坡,绝顶之上另有他人,且还是个年轻人!

    “吴掌柜当真没有师承?”

    吴铭摇头称否,再度搬出少时得一老道敲头开窍的说辞应付了事。

    四人相顾愕然。

    这番说辞倒和坊间盛传的家言近似,但从吴掌柜口中道出,可信度拉满。

    周端当场便信了。

    这是最合理的解释,不然,一个没有正经师承的年轻庖厨,又是从何处习得的绝顶手艺?

    一念及此,顿感释然。

    吴掌柜有此奇遇,自然远非凡俗庖厨可比。

    只是难免有些羡慕,更多的是惋惜,心想自己若再年轻个十几二十岁,非拜吴掌柜为师不可!

    周端感慨之际,三个商人却各怀心思。

    王辩抢先开口:“不知吴掌柜今后作何打算?既无意入宫执掌尚食,许是要在食行大展拳脚罢?”

    吴铭也不隐瞒,坦然承认。

    当然,他并未当面宣称要做成京师第一。

    也不必宣之于口,四人心知肚明,以吴掌柜的手艺,无论有意无意,食客自会将其捧上神坛。

    身为同行,四人对此自不乐见。

    待吴记做大做强,必将搅乱京中食行格局,分走不少客流,甚至会致使自家酒楼的口碑下滑。

    然其势已成,如今尚是陋巷小店,便已得官家青眼,贵胄盈门,与其螳臂当车,不如顺势而为,结个善缘,将来兴许能沾点光。

    王辩并不执着于“第一”的虚名,技不如灶王爷不丢人,但至少要胜过其他正店。

    当即道:“王某于食行中有些人脉,同京中名厨多有交情。开店少不得人手,吴掌柜今后但有需求,某愿为引见。”

    这是实话,以正店的规模,少说也得数十上百个店员。

    人手迟早要扩充,但不是现在,也不一定要由王掌柜引见。

    无论如何,吴铭谢过对方的好意。

    谢居安的想法不同。

    自家酒楼已被矾楼压一头,如今又平白添了个劲敌,以吴掌柜的手艺,高阳正店断无可能同其争魁。

    除非能将此人收入麾下……

    “吴掌柜既有此志,又何必屈居于陋巷小店?谢家在内城有三家正店,吴掌柜若不嫌弃,可任择其一经营。”

    吴铭一愣,这话谢正亮是不是说过?

    真个父子同心,连话术都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他依然婉拒。

    谢居安并不意外,面上虽不动声色,心底却颇有些发愁。

    再好的手艺,若不能为己所用,那便有害无益。

    怎奈这一行手艺恰恰是关键,再有钱也买不来。

    假使早两月知晓,或许还能上点手段,眼下却是不可妄为了。

    莫非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做大做强,将自家酒楼踩在脚下?

    谢居安只觉一阵气闷。

    四人拱手告辞,相继登车离去。

    谢正亮最是了解父亲,观其神色便知其所虑。适才没有开口的时机,此刻终于得便,正色道:“孩儿既已接手正店事务,自当尽心竭力,绝不教爹爹失望。”

    谢居安眉头轻挑:“你有法子对付这个无名氏?”

    “算不上什么法子,还望爹爹将此事交由孩儿处置。”

    见二郎言之凿凿,谢居安便不再多问,点头应允。亮儿办事素来稳妥,他大可放心。

    但其实,谢正亮并没有万全之策,也不打算对付吴掌柜。

    他一向奉行和气生财,法子不能说没有,只是可行性不高,且爹爹断不会同意。

    既然爹爹不问,便当他老人家默许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