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4 力压正店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???”

    不止谢正亮,潘屹同样愣住,视线扫过五人,骤然定格在何双双身上,双目圆瞪:“何厨娘?!”

    何双双敛衽一福,行礼如仪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你怎生穿着吴记的衣服?”

    “蒙吴掌柜不弃,奴家现于吴记掌灶。”

    “你舍了私厨娘子不做,便是为此?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潘屹立时对这位衣着朴素的吴掌柜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他虽不识吴铭,却深知何厨娘的身价与挑剔。

    能延揽此等人物掌灶,足见吴掌柜家底雄厚,再思及高门显贵频频登门、欧阳学士亲题匾额之事,此人背景,只怕深不可测!

    邻近几家正店的东家闻言,亦皆恍然大悟:无怪刘保衡称其“不逊于正店”,原是东京第一厨娘掌灶!

    潘屹有心同吴掌柜攀谈,吴铭却无意久留,要了几样吃食,便拱手告辞:“盛会难得,尚有多处未览,吴某先行一步。”

    转身离去,将买来的食物同四人分而食之。

    潘屹等人见状,更觉惊异。

    一众店员则艳羡不已:吴记店员的着装显是吴掌柜所赠,此刻竟连吃食也共享,吴记待下之厚,可见一斑!

    五人且行且食,且观百戏。

    突然间,一阵紧密的锣鼓骤然炸响,仿佛数百爆竹齐放,其声震天动地,霎时盖过满城喧嚣!

    鼎沸人声渐渐平息,乐棚露台上的歌舞亦随之止歇。

    五人驻足观望。

    吴铭不明所以,侧首问小何。

    何双双低声道:“朝廷要下赦了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忽见宣德楼前御街中心,巍然矗立起一口巨旗,旗面猎猎,威仪赫赫,旗杆之高,竟与宣德楼齐平!

    “此乃盖天旗。”

    何双双知吴大哥不谙凡尘俗世,便主动为其解说。

    紧跟着又立起一杆略小的旗帜,是为“次黄龙”。青城、太庙等处,亦各有盖天旗次第竖起。

    “瞧,官家来了!”

    城楼上,赵祯及一众宰执重臣、宗室贵戚再度凭栏。

    吴铭仰头望去,离得有点远,看不清面容,只见万紫丛中一点红。

    乐声再起,庄严肃穆。

    须臾,梆子声咚咚作响。

    一根十丈高的朱漆巨竿缓缓竖起,竿尖托一巨大木盘,盘上立一金铸雄鸡,口衔丈许红幡,其上以金线绣织四个大字:皇帝万岁!

    盘底垂下四条彩绸长索。

    早有四名身着赭红短衫、精壮矫健的汉子候于其下。

    梆子声骤急!

    四人立如猿猱般缘索疾攀,但见身影交错,奋力向上,争夺那金鸡口衔的红幡。

    众人不无翘首屏息以观。

    最终,一精壮汉子拔得头筹,夺下红幡,朝宣德楼方向振臂高呼:“万岁!”

    引得万民山呼万岁,声浪如潮!

    这时,开封府、大理寺将一队戴着枷锁的犯人押解至宣德楼前。

    不消问,想也知道这些便是待会儿要赦免的罪犯。

    宣德楼上,早有红锦长索与楼下一座彩楼顶端相连。一只金凤口衔赦书,沿红索缓缓滑落彩楼。

    彩楼之上,官吏恭敬取下赦书,展开朗声宣读。

    赦书宣读毕,鼓声再起,狱吏即刻上前,为犯人打开枷锁。

    犯人重获自由,无不涕泗横流,面朝宣德楼方向跪拜谢恩。

    钧容直奏起欢庆之乐,艺伎随之舞旋助兴。

    官家和众卿归座宴饮,御街上下,复又喧腾如初。

    吴铭亦收回目光,招呼四人再续游兴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