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他要利用这最后一个月的高强度“洗礼”,刻意将他们反复抛入极端的不适与疲惫中,以此来磨砺他们的服从性与韧性。 届时,这五人无论是回到波谲云诡的京城,还是继续留在乡野,一个强健的、能够抵御疾病风寒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,都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。 说来也奇怪,五人这一次并没有哭爹喊娘,存在偷懒耍滑的心思,看来,他不在的这些日子,老爹把他们带得“很正”。 暴雨连绵,足足下了半个月才终于彻底停歇。 天空放晴的那一刻,整个桃源村都仿佛松了一口气。 暴雨期间,清川河水位一度暴涨,汹涌澎湃。 好在鱼塘提前加高了堤埂,水位也预降了,并未发生漫顶逃鱼的惨剧。 那座凝聚了众人心血的多功能大水车,因为提前拆卸了易损部件,上游又设置了简易拦木栅,加上谢长河安排的巡逻人员日夜值守,及时清理卡住的杂物,最终也安然度过了这次洪峰考验。 原本预计六月中旬竣工的淮月楼和村学堂,进度确实受到了影响。 虽然主体结构早已完成,只剩下内部的隔断、粉刷和装饰,但暴雨连天,室内作业光线昏暗,潮湿难干,许多精细活计根本无法开展。 桃源施工队的队员们也只能趁着雨势稍小的白天,冒险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。 张林木和张秋笙那边情况稍好,他们的新家宽敞,可以直接在家里带着徒弟们继续赶制家具和门窗,进度虽然慢了些,但没有完全停滞。 雨停之后,憋了半个月的村民们和工人们全都动了起来,各个工地瞬间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与喧嚣。 清川河水位逐渐回落至安全线,谢广福和谢三河立刻组织人手,开始重新安装水车的零部件。 又经过五天的紧张收尾工作,村学堂和淮月楼终于迎来了隆重的竣工仪式! 这一日,阳光明媚,空气清新。 全村男女老少几乎都聚集在了这两座崭新的建筑前。 学堂宽敞的教室,整齐的课桌椅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。 大门上方悬挂着谢里正亲手书写的“桃源学堂”匾额,苍劲有力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