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7回忆录17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第(1/3)页
二十九、海波暗涌:新航路争夺与科技竞逐
景熙五年,南夏的远洋水师已初具规模,数支由新式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巡弋于南洋至天竺(印度)航线。然而,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。来自西洋的佛朗机人与红毛夷(分别为设定的葡萄牙与荷兰原型)的商船与武装舰队,在南海及以西海域的出现愈发频繁,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南夏及当地土邦之间,为争夺香料群岛、贸易据点与控制航路,摩擦日增。
一、巽他海峡的对峙
是年秋,南夏一支由三艘“镇远”级战列舰及五艘辅助舰船组成的商船护航舰队,在护送一批满载瓷器、丝绸的商船队通过巽他海峡(沟通南海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)时,与三艘佛朗机人的大型卡拉维尔帆船遭遇。佛朗机人依仗船体灵活、火炮射速快,试图强行拦截南夏商船,要求“检查”并缴纳“过路费”。
舰队统领、靖海将军陈璘(原海军将领,经远洋水师培训后晋升)当即下令,摆开战斗阵型,升起令旗,警告对方不得靠近。同时,派出一艘快艇,以拉丁文(通过招募的西洋通译事先准备)喊话:“此乃大夏皇家舰队护航船队,依据《海贸全球化条例》与相关盟约通行此海域。请尔等立即避让,勿生事端!”
佛朗机人见南夏舰队阵势严整,战舰体型庞大,炮口森然,未敢轻举妄动,但仍在外围游弋,不肯离去。对峙持续两日,期间南夏舰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,商船则被保护在阵型中央。最终,一支得知消息的爪哇本地土邦巡逻船队(与南夏有盟约)前来接应,佛朗机人见势不妙,方才悻悻离去。
消息传回京师,景熙帝震怒,旋即又冷静下来。他意识到,这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西洋势力东渐、必然与南夏利益发生碰撞的征兆。他召集群臣,议定对策:
1. 强化关键节点:立即增派远洋水师兵力,加强对马六甲、巽他等关键海峡的常态化巡逻,并在海峡附近的友好土邦(如旧港、满剌加等)建立或加固海军补给点,形成实际控制力。
2. 外交斡旋与威慑:派遣使团携国书前往已知的佛朗机人及红毛夷在印度洋的据点,正式提出交涉,申明南夏的海上通行权与贸易利益,要求其约束行为。同时,邀请东南亚、南亚主要邦国,召开“海上安全会盟”,共商维护航道安全之事,孤立不守规则的西洋势力。
3. 技术急迫性:陈璘在报告中特别指出,佛朗机舰炮射速优于南夏,且其船只逆风航行能力较强。景熙帝立即下令科学院与兵部军械局成立“舰炮革新”与“帆装改进”专项小组,集中力量攻关。
二、科学院的技术攻坚战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