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国华和政研室主任交换了一个眼神,微微点了点头。 显然,对陈匣的初步反应是满意的。 “嗯,很好。” 李国华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。 “陈匣同志政治素质好,理论水平高,工作踏实,这是大家公认的。” “市委一直很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。基层一线是增长才干、磨练意志的最好舞台。” 李国华开始逐步释放信息,但依然没有点明。 “最近,市委也在考虑加大干部交流力度,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区去挂职锻炼,丰富阅历,提升能力。” 说到这里,他停了下来,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陈匣。 陈匣的心跳得更快了。 果然! 真的是挂职! 而且,听李部长的意思,自己很可能就在考虑名单之内!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,保持着冷静,只是眼神变得更加专注。 “对于到基层挂职锻炼,你有什么想法?比如,如果让你去,你觉得自身有哪些优势?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?需要注意些什么?” 李国华的问题开始具体化,这已经是在进行实质性的考察了。 陈匣知道,决定性的时刻到了。 他的回答,将直接影响组织对他的判断和最终决定。 他沉吟了片刻,没有急于回答,而是在脑子里快速梳理思路。 “李部长,主任。” 陈匣抬起头,目光清澈而坚定。 “如果组织信任,选派我到基层挂职,我认为这是我一次宝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。” “我个人觉得,我的优势可能在于……”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: “一是宏观政策和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础,可能有助于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支持县区的发展战略;” “二是做事比较注重原则和程序,可能有助于促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;” “三是相对超脱的立场,可能便于客观观察和反映情况。” 他非常聪明,没有提任何具体的业务能力,而是突出了自己的“视角”和“原则性”。 这恰恰是郑仪和秦胜看中他的地方。 “至于挑战……” 陈匣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凝重。 “基层情况复杂,直接面对矛盾和群众,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的短板,需要快速学习和适应。” “如何尽快融入当地班子,找准工作定位,既发挥作用,又不越位添乱,是需要认真把握的。” “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,避免‘水土不服’,也是很大的考验。” 他的自我剖析非常诚恳,毫不避讳自己的不足。 “如果真有机会去,我认为首先要摆正位置,虚心学习,多调研,多思考。” “其次要严守纪律,尊重当地主要领导,维护班子团结。” “最后要坚持实事求是,勇于担当,努力为当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 陈匣的回答,思路清晰,认识到位,态度端正。 既展现了自己的优势,也坦诚了不足,还提出了务实的工作思路。 李国华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了。 他转头对政研室主任说: “老张,你们政研室真是人才济济啊!陈匣同志考虑问题很周全,很有深度。” 政研室主任也笑着附和: “是啊,陈匣一直是我们室的骨干,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都没得说。” 李国华重新看向陈匣,语气变得更加郑重。 “陈匣同志,你的想法很好,认识也很到位。” “今天就是先初步听听你的想法。具体的安排,还要等组织研究决定。” “在这期间,希望你不要受外界干扰,继续安心工作,同时也可以适当做一些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。” “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,相关内容不要对外扩散。” “是!李部长,主任,我明白!我一定遵守纪律,安心工作,随时准备接受组织的挑选和考验!” 陈匣站起身,郑重表态。 他知道,谈话到此结束。 但一场可能改变他命运的组织程序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