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林东没说话,靠在门框上,默默地抽着烟。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,投向了院外那条通往山外的土路。 邮局那辆绿色的二八大杠,每天来一趟,驮走的包裹量已经到了极限。 再多,人家邮递员的自行车都得散架。 “兴安猎人”这四个字,靠着一封封信,一张张邮票,确实飞出了大山,甚至还捧回了省里的金奖。 可林东心里比谁都清楚,这只是看上去很美。 这种靠邮局零售的模式,就像是用一根吸管给一片干涸的土地浇水。 零散、缓慢、成本高昂。 更重要的是,它撑不起林东心里那张更大的版图。 他要的,不是一个热闹的“邮购部”,而是一个能真正叫响全国的“品牌”! 必须找到一张网。 一张能覆盖全国,深入到每一个县、每一个镇的巨大网络! 放眼这个时代,有且只有一个答案。 林东的瞳孔微微收缩,仿佛看到了那块绿底白字,挂在全国无数个门楣上的招牌。 供销合作社!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,连他自己都觉得心脏猛地一跳。 那是什么地方?那是那个年代商业体系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! 靠山屯这点家底,在人家眼里,怕是连个喷嚏都算不上。 让“兴安猎人”进入供销社的采购名录? 这不叫异想天开,这简直是……痴人说梦! “东子,想啥呢?愁眉苦脸的。”李长山凑了过来,递给他一根烟。 林东接过烟,却没有点燃,只是夹在手指间转动着,他沉声问道: “长山叔,你说,要是咱们的货,能摆到全国所有供销社的柜台上,会是啥样?” 李长山被他这个问题问得一愣,随即失笑地摇了摇头。 “东子,你可真敢想。那是什么门槛?别说全国了,就是想进咱们县供销社的门,都很难?” “人家有自己的采购渠道,凭啥要咱们这山沟沟里的东西?” “凭这个。”林东捻了捻手指,仿佛捻着什么珍贵的东西, “凭咱们的东西好,独一份!凭咱们有金奖,有报纸的报道!更凭……咱们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东西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