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靠着口口相传,终究是太慢了。 这个时代,信息传播最广、最权威的渠道是什么? 是报纸,是杂志。 尤其是那些发行量巨大,能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巨大反响的刊物。 他的目光,仿佛穿透了时空,落在了后世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上。 如果……能让一些全国报刊,刊登一篇关于“兴安猎人”和靠山屯的文章呢? 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? 林东的心,又一次火热了起来。 第二天,林东拿着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计划书,找到了老村长李长山。 “啥?登报纸?还要去全国有名的大报纸上登?” 李长山捏着那份计划书,手都有点抖,像是捏着一块烫手的山芋。 “东子,这……这得花多少钱?咱村集体账上好不容易才攒下那点家底,可都是大伙儿一分一毛挣来的血汗钱啊!” 林东指着计划书上一个用红笔圈起来的数字,斩钉截铁地说: “叔,我知道这钱来之不易。但你想想,这钱放在账上,始终那么多。可要是投出去,打响了‘兴安猎人’的牌子,那以后就是十倍、百倍地往回赚!” 他顿了顿,指着白雪新设计的包装袋样稿,上面那句“兴安岭的馈赠,来自靠山屯的真诚”娟秀又醒目。 “咱们不光卖货,还要卖咱们靠山屯的故事!卖咱们是金奖产地,是英雄模范村!” “让城里人知道,买咱们的东西,不光是尝个鲜,更是支持咱们靠山屯人这种不服输、敢跟天斗的精神!” 李长山吧嗒吧嗒抽着旱烟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 林东的话,他听懂了,可那笔钱,实在让他肉疼。 “叔,这事我来立军令状!”林东一字一句,掷地有声, “要是这笔钱打了水漂,我林东拿我自己的全部家当给村里补上!责任,我一个人担!” 李长山猛地抬头,看着林东那双不容置疑的眼睛,许久,才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。 “干了!东子,叔信你!” 汇款单寄出去的那几天,靠山屯的气氛有点怪。 大伙儿心里都悬着一块石头,既期待,又害怕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