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2 蒸蛋糕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第(2/3)页
三人只听得咄咄声响,搅拌棒飞速旋转,盆中清亮的蛋清随之泛起细碎气泡,不多会儿,气泡越发细密,体积也随之膨胀,色泽渐渐发白。
好快!
谢清欢不禁回想起昔日被打发蛋清支配的恐惧,若早得此法宝,又何须费那许多工夫?
转念又想,师父本可用法宝打蛋,此前却只用手打,定是为了磨练我和双双姐的基本功,委实用心良苦。
吴铭专注盆中,对徒弟的心思一无所知。
转眼间,泡沫变得稠厚膨大,堆迭隆起,色泽凝为纯白。
取出打蛋器,指着搅拌棒前端的蛋白霜讲解道:“看,此时的蛋白霜呈弯钩状,这就算打好了。”
术语管这叫中性发泡。
取大约三分之一的蛋白霜同蛋黄面糊快速翻拌混合,再将拌好的面糊倒进剩下的蛋白霜抄底翻拌均匀。
“这一步要尽量快,耗时过长会导致蛋白消泡,极易翻车。”
三人似懂非懂,只记下一个“快”字。
说实话,即便是从厨多年的何双双,看到现在仍毫无头绪。
蛋糕带个“糕”字,想来应是某种糕点,只是这做法和寻常的糕点大相径庭,她以往积攒下的种种经验全无参考性。
吴铭将混合好的蛋糊倒入八寸模具里,震几下找平液面,并排出多余气泡,用保鲜膜包起来。
此时蒸锅里已经上汽,将模具放进锅里小火蒸制,须蒸50分钟左右。
继续备料,主要是对部分食材进行预处理。
何双双师徒入职吴记已有两个半月,早已适应现代厨房的分工模式和吴大哥的各种指令。
四人配合默契,效率极高。
待万事俱备,蒸制的时间也已足够,闷五分钟出锅。
三个厨娘纷纷探头看向模具里,但见蛋糊已然发起,膨胀成一块淡黄色的圆厚糕饼,表面平整光洁,无丝毫裂痕褶皱。
完美!
和烤出来的戚风蛋糕相比,蒸蛋糕除了没有外层的焦皮,口感和松软度几无二致。
吴铭将模具往案台上轻震一下,撕掉保鲜膜,竖立放凉。
趁此空隙打发淡奶油。
相较打发蛋清,打发淡奶油的难度略高一些,一要把握时机,二要选对品牌,有些品牌的淡奶油只适合做蛋挞。
将淡奶油和细砂糖按十比一的比例倒入盆里,取出洗净后的打蛋器,仍然先开低速,搅拌均匀后再转中速持续打发。
淡黄的奶油立时泛起大量气泡,逐渐变得浓稠,表面浮现出细微的纹路。搅打至纹路清晰,淡奶油不再流动,拉起后有尖尖角,此时便已打发至八分,可用于蛋糕抹面。
“这是……生酥?”
何双双终于看懂吴大哥在做什么了,不禁暗暗咋舌。
制取生酥是极费工夫的活计,须使牛乳自然发酵,煮成奶渣后再使劲搅打,方能制得少许。故而售价高昂,多为显贵享用。
吴大哥却轻松写意,谈笑间便制出一盆!
仙家法宝,真个妙用无穷!
吴铭随口问:“你应该会做滴酥罢?”
滴酥类似现代的奶油裱花技术,风靡宋代的滴酥鲍螺,便是往奶油里搀入蜂蜜,凝结以后,挤到盘子上,一边挤,一边旋转,制成一枚枚底下圆上头尖的小点心。
何双双身为厨娘,自然精擅此道。
“师父,弟子也曾学过!”
谢清欢举手自荐,跃跃欲试。
滴酥和茶道、插花一样,是彰显出身富贵的优雅技艺,谢居安虽不许女儿学厨,滴酥却是唯一的例外。
吴铭笑道:“待做完蛋糕,生酥若有剩余,便拿给你们练手。”
此时,蒸蛋糕已经放凉,脱模取出,将顶部削平。
三人细细观之,又是一惊。
蒸糕并不罕见,可蒸出来如此松软细腻的糕点却前所未见,指压甚至能回弹!
吴铭以蒸蛋糕作坯,置于平底餐盘上,取出抹刀,在顶部涂抹一层奶油,随后用刀铺至侧边。
竖起抹刀,没有转台,只能让小谢转动餐盘。抹平侧面的奶油,随后将顶部高出平面的奶油刮平,再将底部多出的奶油刮干净,一块最基础的直角蛋糕坯便已成形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