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0 拔丝山药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见徒弟试图强撑,吴铭立刻叫停:“行了,说了多少回不要逞强,累了便停下。动作做不标准,多练不仅无益,反而有害。”

    “弟子省得。”

    谢清欢只好收手,看向一旁的双双姐,徒有羡鱼情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何双双也停下,将锅中米粒倒出,退位让贤。

    “吴大哥,今日做什么菜?”

    更换食单后,一次性推出不少新菜,这几天练完颠锅便是教学时刻,今天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吴铭取出两根山药,说道:“今日教你们一道甜食——拔丝山药。”

    山药又名薯蓣、薯药,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食用史,这几个名称在历史上长期并存。

    直到北宋中叶,因避宋英宗赵曙的名讳,山药遂成其最主要的名称。

    如今是赵祯当官家,自然叫什么都行。

    拔丝山药不仅是店堂里的新菜,也是王家家宴上的其中一道菜品。

    事实上,考虑到王家家宴上有十来个小孩儿,吴铭特意准备了几道合乎孩童口味的菜,拔丝山药只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这道菜的做法非常简单,关键在于炒糖的火候。

    正好趁此机会,吴铭打算把糖炒化后的各种状态及其运用一并教给三人。

    “锦儿,你将这两根山药去皮切块。”

    锦儿接过山药干活。

    吴铭则取出两块冰糖敲碎,调一碗糖水。

    “正常做是用油来炒,升温快,效率更高,今天是教学,所以用水来炒。”

    开中小火将锅烧热,倒入调好的糖水。

    吴铭用锅勺不断搅动,不多时,糖水表面泛起密集的大泡。

    备好山药的锦儿赶紧凑至近前听讲。

    片刻后,随着水分快速蒸发,气泡逐渐变小,糖水越发浓稠。

    “此时的糖水适用于挂霜,旬日王家家宴的菜单可还记得?其中有一道反沙芋头,便要用来这个状态的糖水来做。”

    三个厨娘一眨不眨盯着锅里,默默记下。

    又过片刻,糖水开始转变成淡黄色。

    吴铭将锅离火,锅勺搅动不停,讲解道:“此时的糖水便可用来拔丝,待会儿再做。”

    继续上灶熬制,糖水的黄色逐渐加深。

    “谁能告诉我此时的糖水适合做什么菜?”

    谢清欢略一思索,正欲开口作答,终究慢了半拍。

    何双双抢先道:“冰糖葫芦?”

    “正解!”

    吴铭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。

    何双双抿着嘴笑,笑中含羞。

    谢清欢看在眼里,心想师父的夸赞本该属于自己,只恨自己稍微犹豫了下,犹豫就会败北,下回定要果断!

    她聚精会神紧盯锅里,大约十息之后,见糖水逐渐变红变亮,不待师父发问,脱口道:“此时的糖水适合炖煮卤味,给菜肴增色!”

    店里的卤味如今是她负责烹制,炒糖色她再熟悉不过了。

    “你急什么?”吴铭瞪她一眼,“平时炒糖色怎不见你这般心急?此时色泽尚浅,火候不足,炒出来会略带甜味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,再次离火,利用余温将刚开始变色的糖水炒至枣红色,随后加入适量开水,继续熬煮一分钟左右,出锅!

    “这便是糖水在炒制过程中的各种变化,今天只是示范一遍,我不要求你们彻底掌握,但脑子里要有这个概念。”

    三个厨娘齐声称是。

    又是大开眼界、备受启发的一天!

    何双双从厨多年,此前从未想过,小小的糖水竟也有这许多变化,进而衍生出诸多菜品。

    不做私厨娘子,转而来吴记掌灶实乃她迄今为止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。

    入职吴记后的每一天,她感觉自己的厨艺相较昨日都有所精进,也日益感慨庖厨之道,博大精深,自己所学不过皮毛罢了。

    吴铭将锅洗净,起油锅,当油温升至四成热,下山药炸至表面金黄,浮于油面,捞出沥干备用。

    重新调一碗糖水,下锅如法炒糖,待糖水开始转变成淡黄色,倒入山药翻炒均匀。

    三个厨娘尚未反应过来,热气腾腾的拔丝山药便已出锅装盘。

    拔丝菜就是这么朴实无华,只要掌握了炒糖的火候,无论哪种食材,红薯、土豆、香蕉、苹果、香芋等等,皆可成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