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3 官家赐赏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宪爽快付钱,待问清吴记今日所售菜肴,便拱手作别,脚步轻快地离去。

    吴铭再次将物什归置妥当。

    今日的销售额尚未清点,但看钱箱已然装满,当逾十贯之数。

    搁在以往,携此重金行走,别提多费劲了。而今有餐车箱柜,便可以锁在柜子里。

    念及稍后要游览赐酺盛会,吴铭便揣了一贯钱在身上。

    此刻已过午时,忙活一上午,众人腹中皆空,吃个午饭先。

    至于吃什么,许久没有光顾状元楼了,既然刘掌柜适才光顾了吴记,吴铭理应礼尚往来。

    遂道:“我去隔壁买些糕饼回来垫饥。”

    刘保衡见吴掌柜突然揣着钱朝状元楼的摊位走来,瞬间明了对方意欲何为,满脸写着:你不要过来啊!!

    他也是事后复盘,才知道对方此前常来状元楼探店,名为探店,实为偷师,每每将状元楼招牌菜偷去,复刻出来,甚至青出于蓝!真个气煞人也!

    这回怕是要故技重施,又来偷艺!

    钟如海却暗自欣喜。

    王铛头因得吴掌柜指点,改进了莲房鱼包,此事在状元楼早已人尽皆知。

    此番亲眼见识了吴记摊前大排长龙的火爆场面,更是心服口服,也盼着能得其点拨一二。

    殊不知吴铭是真心想买几样糕点果腹,并无他念。

    状元楼的生意其实不错,摊前也聚起不少食客,只因没有排队的规矩,显得比较散乱。

    吴铭凭借厨子的体格,轻易挤至摊前,刘保衡只得收敛敌意,亲自招呼:“吴掌柜想买点什么?”

    状元楼也不给自家售卖的吃食贴个名目,对他这种不熟悉本地食物的外地人很不友好。

    幸而吴铭探过不少店,平时也常同何厨娘交流,诸如荷叶饼、芙蓉饼、栗糕、糖糕、蜜糕、麦糕、豆糕、糍糕、蜂糖糕、枣糕等常见的糕点,他还是识得的。

    至于没见过的,他便挨个询问。

    刘保衡见状,面色越发难看,心中笃定:果然又在探我秘方!

    待逐一了解清楚,吴铭方才做出决断:“焦子、欢喜团、五香糕、广寒糕,各来五个(份)。”

    回到自家摊位,招呼众人来食。

    吴铭率先拿起一串焦子。之所以买它,主要是看它和麻团的外形颇为相似,也呈球状,外表也炸至金黄,也用竹签串起,但每一个焦子的体积较小,更像糖葫芦。

    咬下一颗。

    嗯……

    他突然有点想念谢清欢,这时本该进入喜闻乐见的拷打环节,惜哉!

    焦子的确和麻团很像,连原料也大差不差,用的是面粉和糯米,拌糖后搓成球状,入油炸熟,外表裹了层糖稀。

    同为甜甜糯糯的小吃,麻团无论是口感还是甜度,都更胜一筹,怪不得状元楼卖不动。

    满分五分,打个三分吧。

    欢喜团,吴铭乍一听还以为是湖北的麻团,外形却截然不同,呈小圆球状,顶端印花,表面泛着油光。

    细细品尝,同样是甜口的,不同的是,甜味主要来自蜂蜜,略带着点香油的香气。

    有点意思,四分。

    吴铭忽然感受到一道灼灼的目光盯着自己,扭头看去,正对上刘掌柜的双眼。

    刘保衡面不改色,随口问:“吴掌柜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吴铭下意识竖起大拇指:“滋味甚美,无需多言!”

    刘保衡看得一愣一愣的,也伸出大拇指瞅了瞅,不知何意。

    吴铭不以为意,接着品尝五香糕和广寒糕。

    这是两款极其传统的中式糕点,即蒸糕。

    不同于西式糕点以小麦粉做坯,辅以鸡蛋、牛奶、黄油、芝士、酵母等配料,传统的中式糕点大多使用糯米粉和粘米粉,也有用面粉、黄米粉的,做成坯子,隔水蒸熟即可。

    五香糕便是以糯米粉和粘米粉制成,出乎吴铭的意料,这五香指的并非五种香味,而是五种药材,以甜味打底,暗合古人药食同源的理念。

    广寒糕,听这名字就知道,是中秋的节日美食,一口咬下,桂花芳香溢满唇齿。

    这种传统的蒸糕最大的不足便在于口感比较干硬,质地也比较粗糙,因此在现代已不多见,即便是号称传统的各种老字号,也都融合了西式技法,对传统进行了改良。

    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,理应如此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