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片寂静。 料峭春风从大门外绕过赵都安的官袍下摆,迎面吹在殿内群臣的脸上。 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仿佛僵住了,更有人抬起手,挡在眼前,似在遮蔽外头涌入的强光。 赵都安……赵都安……他不是已经死了么?为何会出现在这里? 死而复生? 这个荒诞的念头于许多臣子心头升起的刹那,就被他们掐断,纷纷意识到了真相: “假死!” 御史大夫袁立嘴唇翕动,吐出了这两个字,脸上先是微微泛红,涌起了兴奋的神色。 继而睿智的双眸中透出“恍然”之色,他扭头瞥向栾成,见这位知府果然神色镇定,愈发确定了心中判断。 是了……他之前就觉赵都安死的突兀,虽说外派斗争一切都有可能发生,但许是过去一年赵都安留给人们的印象太过深刻,袁立都难以接受,他就这么死了。 只是这段日子,无论是陛下的反应,还是赵家的哀戚,都并未令他察觉出蹊跷。 如今看来,应是当真隐瞒了京中所有人…… 假死……假死……李彦辅深邃的眼窝中,瞳孔骤然缩成一个小点,下意识朝后退了两步,袖中的双手颤抖,这段时日的好心情瞬间葬送。 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。 不只是他,整个金銮殿上,以李党为首的那些近日来弹冠相庆的官员,都浑身一点点冷下去,心情跌入谷底。 “赵少保……你还活着?” “这……莫不是传讯有误?” “陛下,敢问这究竟是……” 众臣一片哗然,纷纷争相开口。 而赵都安则迈步径直,在两侧的官员注视下,如劈开潮水的尖刀,走到大殿的前列。 这时候,群臣也注意到了,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人。 赫然是诏衙水仙堂主海棠,与牡丹堂主张晗。 至于天师府的师兄妹,以及霁月芸夕等人,不适合出现在这里,故而没有跟随。 海棠与张晗一左一右,抬着那口沉重的大箱子——三人提早就进了宫,从海公公手中将庄孝成又拉了过来,以完成这一场公开的仪式。 “众卿肃静。” 大虞女帝微笑着俯瞰群臣骚乱,等了一阵,才轻声开口。 一旁的太监扬起鞭子,狠狠抽打在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上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 等臣子们闭上嘴巴,徐贞观才噙着笑容,道: “朕知诸位爱卿疑惑,为何赵少保安然无恙?此事,便由赵卿自己说给诸卿听吧。” 赵都安拱手:“臣遵旨。” 说完,他抬起头,没急着讲述,而是缓缓迈步转身走到放在地上的大箱子旁,微笑道: “在讲述之前,还有一位老‘朋友’需要带出来,与诸位同僚见面。” 说完,不等众人反应过来,他拽起拉环,“砰”的一声,将沉重犹如棺材的箱子掀开! 暴露出箱中那额头贴着符箓,处于昏睡中的老太傅。 “庄……庄孝成!是庄孝成!逆党匪首!” 一名最近的御史大惊失色,高喊起来。 方才好不容易安静下去的群臣再次骚乱起来。 而这一次,比方才闹出的声势都更大! “庄孝成!” 这个名字,谁人会陌生?作为逆党匪首,其俨然是“玄门政变”后,朝廷最为头疼的敌人。 曾经无数次派人抓捕,却都宣告失败。 这也是赵都安当初“放走”庄孝成,为何引发那么大的动静的缘故——他的身份太特殊了。 而此刻,已经“失踪”了三年的庄孝成,再次出现在了大殿上,如何能不令百官动容? “没错,正如诸位所见,此贼,便是逆党匪首,曾经的太傅庄孝成。”赵都安朗声道。 他背负双手,望向人群中的李彦辅,嘴角翘起: “三个月前,除夕之夜,相国曾旧事重提,我彼时便说,三月之内,会将当初放走的反贼抓回来,如今,好在还算没有食言。” 李彦辅死死盯着他,一言不发,唯有胡须微微颤抖。 同在殿上的“小阁老”李应龙一个箭步上前,搀扶住父亲,以免其失态。 “呵呵,”赵都安并未穷追猛打,淡淡一笑,说道: “我之所以与栾知府商议,送出死讯,便是为了安全将此贼押送回京城……” 接着,他侃侃而谈,将整个抓捕的经历叙述了一番。 并解释了为何如此做。 等一切叙述完毕,百官才终于知晓了一切。 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,意识到,赵都安恐怕早已提前回京,专门等在今日上殿打李彦辅的脸。 “等等……”有人突然回忆起这段日子,女帝对李党的打压,表情顿时精彩起来。 倘若女帝早知道赵都安没死,那那些打压,岂非也是故意的?李党上下吃了个哑巴亏? 想到这一层,袁立等清流党人,顿时朝着一群死对头投以“同情”的目光。 “好……好手段……” 李彦辅深深吸了口气,闭上眼睛,再次睁开,幽幽盯着意气风发的赵某人: “好一个假死,好一番计谋。” 赵都安微笑地与他对视: “相国大人过奖了,说起来,还要感谢相国催促,否则我还真未必能这样快,将此贼缉拿归案。” 李彦辅沉默不语。 海棠和张晗则顿觉有趣,难得看到相国当众吃瘪。 “诚如赵少保所言,今日能缉拿逆党匪首归案,赵少保所率之部下出力甚多,相国同样居功至伟。” 徐贞观轻笑着说道,这句揶揄多过于夸奖的话,如同一个巴掌,“啪”地摔在了李彦辅脸上。 不过,今日的目的,终归不是针对李彦辅。 女帝适可而止,开始历数庄孝成罪状,对海棠等凡参与此战,有功者都当众封赏。 只有赵都安除外——因为名义上,他这次立功,属于“将功赎罪”。 至于私底下有没有补偿,大臣们就不得而知了。 第(1/3)页